自來水現如今基本已經成為家家戶戶生活用水來源,生產放心水、優質水是我們市自來水公司的忠旨。
公司在優化生產工藝的同時,也不斷加強水質監測能力,子公司南安市潔源水質檢測有限公司現已擁有地表水20項、飲用水44項的檢測能力,確保每天出廠水的安全穩定達標。即便在出廠水控制在全部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的前提下,也難免會遇到管網水、未梢水、二次供水水質問題。
城鎮居民用水過程中總會遇到的一些水質問題,如遇停水、搶修、因居民小區物業不定期清洗水塔、部分地區用水量少而導致自來水堆積死水等,這些情況都會導致水質問題的出現。例如可能由于搶修導致泥沙進入管道,出現水質發黃渾濁的現象;也可能由于停水、或者因區域居民用水量少導致的用水流量小也會出現死水沉積,進而發生水質渾濁等情況出現。一般情況下,公司工作人員通常會采取管道放水沖洗來解決這一問題。有些小區因物業不及時清洗也會導致水質問題。
接下來,舉幾起常見的水質問題,讓大家更清楚了解自來水相關常識:
一、有居民反應自來水燒開后有塑料味,自來水工作人員到現場處理時發現未發生所述情況,自來水中也未出現塑料味。原因可能是由于采用劣質PVC管等導致的塑料氣味,亦或者是燒開水用的器具和飲水杯子等器具存在質量問題。
二、由于外來推銷凈水器的營銷人員利用普通電解水實驗誤導老百姓對自來水的認識。推銷人員通過現場電解水試驗,讓大伙親眼看到自來水通電后慢慢產生黃色絮狀沉淀,而經過凈水器凈化過的水同樣通電后卻沒有發生變化,以此證明自來水“不干凈”,進而推銷凈水器。
電解自來水所產生的顏色和絮狀物,均由水質電解陽極(鐵棒)被氧化后溶入水體所產生的。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黃色絮狀物就是鐵化合物,而非水中本來有的。而自來水通過凈水器之后,通過凈水器的膜過濾、超濾、反滲透、碳濾等幾種凈化方式,將水中礦物質除去,達到所謂的凈化過程。
由于自來水和地下水含有礦物質,而通過凈水器出來的就變成了純水,正因為純水中不含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所以不具電極性,陽極鐵棒不與其發生電解反應,故電解試驗后不變色、不發生沉淀。水質電解試驗可以初步判定水中含有哪些礦物質,卻不能判定水質好壞,國家有相關標準來規范飲用水是否能飲用。自來水都是嚴格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限值GB549-2006,嚴格把控自來水出廠水水質,定期監測管網水、未梢水及二次供水。
所以,由于一些不良商家以不正規營銷手段利用老百姓對專業知識的缺乏這一漏洞,向其推銷凈水器,同時也造成老百姓對自來水的誤解,從而引起恐慌。
三、有些無良凈水器商對自來水中用于殺菌消毒的余氯做了種種聽上去所謂“科學”的描述,如通過對不干凈的水進行凈水器過濾,便能達到直飲效果,還可以過濾病毒、細菌、重金屬等,甚至還有“實驗為證”,看到水中有細菌、病毒、重金屬等,有些市民開始憂心。其實,源水中都會含有病毒、細菌、重金屬等物質,但自來水經過生產工藝過程中的處理,每日對出廠水進行嚴格把控監測。每月通過全分析檢測,每年通過106項指標檢測,水質都優于生活飲用水標準GB549-2006指標規定,市民們可放心飲用。就算是凈水器,也不可能把水中物質完全過濾掉,市面上凈水器質量參差不齊,凈化效果也同。而凈水器最重要的部分是濾芯,如果濾芯沒有定期更換,對凈水容器進行清洗,哪怕是再好的自來水,都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四、市面上各種富氧水、富氫水、堿性水、嬰兒水等,五花八門,商家為了營銷,誤導老百姓產生了各種謬論。所謂的富氧水、富氫水、堿性水只不過是商家營銷的一種手法,有此宣傳說富氫水,能使人體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其實,這些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來源非常值得懷疑,而且人體腸道細菌每天本來就會產生氫氣,這可以灌上幾十升的富氫水還要多。所謂的酸性水不能喝、堿性水更健康的說法,也只是商家的賺錢噱頭。在我們日常的飲食中,人體血液對酸堿物質可以進行自身調節,所謂{改善酸堿體質}的說法是不存在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嬰兒,都是應該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營養,只要飲用的水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它就是安全的,可飲用的。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白開水是其提倡飲用的水。自來水燒開后不僅可以殺死各種微生物,還能讓過多的礦物質沉淀,同時也使水中可揮發的化學物質揮發,是最經濟安全的凈化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卻也成為某些無良商家的造謠之源。市面上有些凈水器廠家推廣確實存在夸大、不科學的說法。市自來水公司呼吁大家更理性地看待,對自來水能更科學地認識和了解。